top of page
新北知藝首頁
陳學健_底圖_150DPI.png
陳學健

人物簡歷

陳學建,是設計師也是藝術創作者,多年漫畫、插畫生涯後,開始創作立體作品,初期創作是紙張,2015年開始學習3D列印,漸漸把這項技術當創作工具。我很享受新工具的挑戰,也很高興有這樣的工具,3D列印為我的創作帶來更多自由與可能性。

官宣:https://amaochan.work/

新店碧潭的山區,有一條細長的小坡道,上去之後會發現鮮少人知的一個山谷中的社區,就像日本動畫經常見到的場景,斜斜的坡道總覺得可以在這個地方探險尋寶的興奮感。而今天,我們就順著這個坡道找到了新北藝文工會裡面的一位隱藏高手,他是台灣3D列印界的達人,他也是被國外3D界經常盜版模仿的設計師,他被許多3D設計師所喜愛所推崇,他就是3D列印設計藝術家-陳學建老師。

 

走上一個不起眼的公寓樓上,頂樓有著陳老師的秘密工作室,他陳列了許多全新的3D列印機,這並非陳老師去採購,而是廠商委託陳老師使用他們的機器,從國外寄來台灣,讓陳老師去使用並反饋使用的問題,讓廠商可以針對機器使用問題去進行改善,可見得他在這個業界有一定的指標性地位。

陳學建老師不同於一般的藝術家,就像是活潑親切的鄰居男孩或是許久未見的朋友,一見面你就會忍不住一起跟陳老師開始玩起作品,這也許跟他工作室所陳列琳瑯滿目的3D作品有關,這裡是所有設計師的夢想與天堂,讓人有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玩樂的氛圍。

陳學建3D列印作品

創作靈感動機來自療癒

詢問陳老師的創作動機,歸根究底的原因是來自於自我療癒,他的創作過程都是一種自我療癒,並非是為了市場而專門去製作,然後再將這樣帶有療癒性的作品分享給大家。創作的作品主要都是動物,除了動物本身的療癒感也有多元化的特性,再加上喜愛動物是沒有年齡限制的,所以他希望透過對於動物這樣的主題創作,能夠帶給這個世界療癒與快樂,也期望人類不要為了工業化而忽略了與動物的共生關係,希望也能帶給大家與動物共存的支持。

 

陳老師的創作主要是用塊面去展現他自己的語法風格,這跟老師以前學習的美術基礎有關,就學時期學習畫角面石像讓他印象非常深刻,並且喜歡那種簡化的質感。他認為可以使用角面來簡化任何東西,以最簡單的塊面呈現來表達最複雜的東西,他的作品注重精神而非寫實,想要模仿與抄襲寫實的物品是非常容易達到的,但是使用塊面就需要精簡,精簡之後的神韻才是陳老師真正想要的造型,他不希望只單純抄襲仿照而是用自己的語法去將這樣的作品表達呈現出來。

陳學建手繪設計稿

4D思維趣味的創作概念

他喜歡將創作形式做成Automata(自動機),陳老師喜歡這樣的呈現方式,這在國外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型態,在台灣則鮮少人製作Automata,加上他對結構組成非常有興趣又符合陳老師的個性,於是就一頭栽入了3D列印與Automata的連動發展。有時候陳老師為了觀察動作與結構所呈現的效果,他會站在路邊默默地欣賞著挖土機挖掘工作,一看就是半小時以上的時間,他試著把那樣的動作結構與美術融合再一起,變成了一個個會動的創作品。

 

陳老師的思維與觀察點非常有趣,他說Automata是3D立體物件,加上了時間就變成4D了,在你眼前的作品,每一秒之間的變化,都會讓你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是活了過來一樣,陳老師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

陳學建Automata

不要封殺觀賞者的樂趣

創作需要表留一點想像空間與創作條件給欣賞者,陳老師邊把玩著他的鐘樓怪人作品邊說著,如果一個作品帶給欣賞者已經非常完美沒有其他想像空間,那樣對於欣賞者來說就會少掉了一些樂趣。陳老師認為一個好的作品應該要能夠引導欣賞者,讓他在欣賞作品的時候有所啟發或是感悟,不管是精神面還是知識面,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面向去看一個作品,引發各種想像,就像是他的Automata作品把機械與齒輪融入動物這樣的主題,經由各種結構的設計,可以讓欣賞者覺得驚訝,甚至是去探討為什麼可以做到那樣的動作或機制,這就是陳老師感到源源不絕的一個設計動力。

陳學建3D列印作品

3D列印技術的優勢和限制

就像是畫水彩油畫你會用到畫筆、專用的顏料,你可以把3D列印當作是你畫圖工具箱裡面的工具,像是畫油畫要做到很厚實的堆疊效果,你可以使用3D列印技術去補強做出更強烈的堆疊厚度,達到更好的立體效果。對陳老師來說,它就是一個工具,不一定非得使用它,你可以把3D列印想像成新時代的畫筆,但不要被它綁住與局限住你的創作,也不需要擔心它過於現代工業化,藝術創作就是各種東西的融合,不需要有包袱。3D列印對陳老師來說就是一個很好使用的工具,用起來順手順意,未來也許會有更多人使用這樣的工具,就像是以前我們會用一顆大理石去雕刻一個創作,現在你可以用3D列印技術去完成這樣的創作,一個是加法一個是減法,但最終形成的就是你的創作,只是使用的工具與材質不同而已。

現在使用3D列印技術,可以在電腦裡面去進行,當架構完整製作出來了,如果不滿意你可以隨時打掉再重新建構,容錯的次數就更多了,滿意的還可以留下來復刻幾份,像是立體版畫一樣,除了平面與立體的差異,都是可以將好的作品復刻出來,讓更多喜愛的欣賞者去收藏。這是3D列印技術的好處,也是藝術創作另一種選擇。

人物聚焦_陳學健_title.png

選擇想玩機器或是玩設計

3D列印我大致上分為兩個族群,你需要先想清楚是想玩3D列印機器?還是想玩設計來做3D列印?建議想玩機器的人可以買開源機,使用的是公共切片程式,你也許會花很多時間去調校、修理機器,因此可以學會很多3D列印機的功能與技術,不過你不會學到設計。如果是想做一個設計則,則建議不要買開源機,可以買有品牌且有專用切片程式的機器,它的穩定度是受到認可的。以3D列印來說有幾個步驟,建模、切片、列印,這三個步驟都有可能是作品失敗的原因,使用穩定的機器、切片程式也沒問題,那麼可能就是你建模過程有瑕疵,你可以快速用排除法來找到失敗的原因,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找問題,可以更專注在設計結構的修正上,所以想入門3D列印的人,我都會先問他想做甚麼,玩機器還是玩設計?再建議他去挑選適合自己的機器,也建議不要買二手機,雖然價格挺誘人但往往會有一些使用問題才會被汰換掉,新機除了有保固與維修服務,現在也都有許多討論區與教學分享交流文章可以探討,這樣才能夠減少你使用上所產生的困擾。

陳學建老師
藝文動態_條列_上下頁襯底_底圖_150dpi.png
ICON_首人文藝趣會_元件_底圖_原尺寸_150DPI.png
bottom of page